2022年“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征文:《换衣不换使命 改革不改初心》
换衣不换使命 改革不改初心
——从几件档案资料中追寻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发展足迹
档案穷尽古今,记载历史;档案源于生活,诉说人情。档案里,是个体的悲喜、是家国的兴衰、是时间的注脚、是未来的镜子。档案,是镌刻在历史上的文字,也是定格在身边的故事。在“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安徽省淮南市,有一支拥有70年光荣历史的队伍——田家庵区消防救援大队,队里有很多无声的档案资料,静静记录并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历史。档案是时代交替的缩影,从中我们也可以感悟到消防救援队伍的改革发展之路。
地点:淮南市田家庵区消防救援大队档案室
档案物件:臂章
这里有两款臂章,两款臂章都有橄榄枝图案环绕,但是却截然不同。一款是军绿色,上面标注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字样;一款是蓝色,上面标注着“中国消防救援”“勤务”字样,这两款臂章属于同一支队伍,但是却代表着一支队伍的不同身份。
在1965年1月15日,国家出台《关于公安消防民警实行义务兵役制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消防自5月1日实行义务兵役制,消防队伍正式开始了“当兵生活”。在1982年6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公安部提交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从1983年1月起,将消防、内卫、边防统一组建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5年,消防队伍正式开始了“公安部管理,列入武警序列”的制度,形成了“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级指挥”的管理模式,自此到2018年的33年间,消防队伍一直挂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臂章,一直为祖国当着兵,扛着水枪,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2018年,消防迎来了重大历史改革,依照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17万消防官兵退出现役,结束了长达53年的服役历史,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与原武警森林部队共同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脱去橄榄绿,换上火焰蓝;不换的,是担当,不变的,是使命;扛起水枪来,在天灾人祸的现场,消防队员仍然是灭火救援保护人民的战士。
改革转制以来,消防救援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高举习近平总书记训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为指引方向,消防救援队伍发展势头更加猛烈,从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方向变革,向更专业,更快速,更高效方向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防救援体系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持续向好,圆满完成多次重大灭火战斗及抢险救援任务,成功应对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出色完成“山竹”等超强台风、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江苏响水“3·21”爆炸等急难险重任务,410个集体和63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火焰蓝”形象深入人心。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消防救援队伍体系构建将获得显著性提高。以淮南市为例,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将增加300个市政消防栓,建设实战指挥系统,新建15个消防站,进一步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更换现有超期服役的消防车,配齐各消防站车辆装备,提高作战实力,加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淮南市还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消防,推进消防救援走上信息化道路,并且落实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的相关经费保障政策,确保消防建设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多管齐下,多方协同,消防改革和专业化建设将会走得更快更好。
地点:淮南市田家庵区消防救援大队荣誉室
档案物件:97式消防战斗服和头盔
这是一套被火烧过的97式灭火战斗服,曾经是一位消防战士的贴身防护装备;头盔早已战痕累累,衣服也已经被熏黑,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它曾经经历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多么凶险。所幸,查阅档案资料未查出它曾经的使用者是谁,亦没有相关的伤亡报告,大概是当时的情况虽万分凶险,但所幸穿这件衣服的战士也全身而退了,否则衣服上必然血迹斑斑,或是留有牺牲档案,“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经历了那次战斗,这件战斗服遭到损坏也不能再使用,于是留在了荣誉室的展柜中完成它最后的使命:向后来者展现它的故事,将先辈们的英勇精神流传下去。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约有650名消防人员牺牲,他们的荣誉光辉镌刻在光荣墙上被缅怀;也有些英雄平凡而伟大,他们的事迹化成了几笔墨迹,在档案中静静躺着,随着光阴流逝,很多人也已记不得他们的模样,但不论时间的雨滴怎样冲刷,他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磨灭,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
以生命赴使命,以热血铸忠魂,一代代中国消防人用行动诠释使命、用坚守体现担当。特别是改革转制以来,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有“时代楷模”,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有常年驻守在祖国北疆原始森林的一等功单位,内蒙古森林消防支队奇乾中队、还有为守卫故宫消防安全无私奉献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蔡瑞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以一颗赤子之心担当起时代重任,诠释了中国消防“换装不换心”的本质。正是在消防卫士们不畏艰险、不惧危难、不怕牺牲的艰苦付出下,中国社会才得以平稳、安全地发展,中国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
地点:淮南市田家庵区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墙
档案物件:陈陆同志档案资料
2001年加入公安消防部队、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救援,19年履职、14年扎根基层,父亲是中国第一批边防警察、外公是抗美援朝老兵……这是陈陆的部分档案。档案里,是陈陆来自军人世家的荣耀,也是他十余载坚守一线奋斗在前的缩影,而他自己最终也成为了中国消防档案里感人至深的一笔。
2020年7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遭受了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暴雨,农田被毁、民房倒塌、人民被困,整个庐江县到处都是求救的呼喊,连河村,就是众多受灾村落中的一个。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率队赶到了。在来到连河村之前,他已辗转于五个乡镇,连续奋战了数百个小时,可他全然不顾自身的疲惫,还是毅然决然地深入到抗洪抢险救援一线。
连日在大雨中救援,陈陆的双腿早已红肿,身心也疲惫不堪,人的精力仿佛达到了临界值,就在这样极度疲劳的情况下,陈陆还是强撑着身体艰难地爬上了冲锋舟,作为老党员,他要和同志们一起打赢这场“战斗”。可洪水无情,大圩上的溃口突然被冲开,上游的水疯狂的席卷沿途的一切,陈陆不幸落水,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力气爬上来了.....
陈陆同志,以生命践行党员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铮铮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缅怀英雄时这样说过:“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缅怀英雄,是为了赞扬他们的精神;历史记载英雄,是让英雄名垂青史,让人民不忘过往;档案记录英雄,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当时,学习经验,铭记教训。
消防人用日常的点点滴滴,出警的每时每刻,发展的一步一脚,来记录中国消防变革进步的每一个关键点。改革转隶之路上,我们有探索,有思考,有革新,有传承,始终目标坚定。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消防救援队伍将初心不改,紧跟党走,使命在肩,不负人民,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作者:刘骝
单位: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队田家庵大队舜耕消防救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