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农历三月初八 晴
首页>>专题专栏>>6.9档案日

2022年“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征文:《红色基因融入建队之魂》

2022-09-13 16:46来源:

红色基因融入建队之魂

  ——遵义会址消防救援站守护与传承故事

   

  千年乌江奔腾不息,巍峨娄山雄壮绵延。87年前,那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从此,这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与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那座召开会议的小楼,因此神圣。守护小楼的人,也因她而自豪。1970年,紧邻遵义会议会址而成立的会址消防救援站,从此开始与神圣之楼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朝夕相处,一批又一批的消防指战员,在火红的城市写下了火红的故事,用自己的青春继续沿着革命先辈的青春,昂首前行。

  点燃理想信念之炬  在赓续传承中书写青春忠诚

  消防站辖区面积大、编制人员少,环境多样、情况复杂,但守卫红色革命旧址群的绝对安全,永远是他们的中心职责。

  会址群以砖木结构为主,内部存放着数千件的珍贵文献资料,新建陈列馆声光电技术大量运用,参观游客络绎不绝,他们觉得责任很大、压力不小。为确保红色圣地的万无一失,他们组建“红旗巡逻队”,每天对会址群开展防火巡查。严寒酷暑,他们风雨无阻,节日假期,他们从不缺席,他们以这种“特殊长征”的方式,日夜陪伴这座神圣红楼,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他们坚持实战练兵,指战员对消防车辆器材、装备性能“一摸准”,对辖区道路、消防水源、重点单位情况“一口清”,对“红色旧址群”每个巷道角落“一问知”。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素养与长期不懈的坚持,消防站不断刷新着遵义会议会址群52年平安无火,900多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会址,消防安保“零失误”的骄人战绩!尤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重大安保期间,消防站坚持“一日四查”工作模式,“红旗巡逻队”的同志们扩大巡查范围,每天背负50余斤的细水雾,顶着炎炎烈日,对会址纪念馆、红花岗大剧院、红军山等重要场所开展防火巡查与熟悉演练,即使双脚磨出了血泡也依然坚持,以最严的标准出色完成了庆祝活动核心区域遵义会址及周边区域的消防保卫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展现勇立潮头之姿  在拼搏奋斗中彰显青春担当

  总有人称赞,说消防这份职业很伟大。其实消防员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不同的是,消防员是真的用生命在工作。

  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是一支忠诚有信仰的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就是我们的职责。

  再有200米,阚忠奎、曾伟君、胡礼洪3名消防员就能背着矿工到达出口。然而,他们却永远地留在了井下,再也听不见那熟悉的出警铃声,再也看不到他们心中那神圣的会址小楼,再也听不见老红军王道金讲述的红军故事。

  时间回溯至199389日,遵义市田沟煤矿1号井突发火灾,面对瓦斯、毒气的致命威胁,6名敢死队员,紧靠一条湿毛巾,冒着浓烟烈火艰难深入井下800米。

  阚忠奎、曾伟君、胡礼洪相互鼓励、打气,与战友们背着矿工们走向生的希望。突然,一阵猛烈的毒烟从洞口方向袭来,几口浓烟将他们熏倒在地。在短暂的闭气后,他们再度挣扎着爬起身,双膝跪地,绝不放下背上奄奄一息的矿工,继续用毛巾蘸着混浊的煤灰水捂住口鼻,紧贴地面匍匐爬行。他们似乎看到了出口的亮光,他们似乎听到了人群的欢呼……

  然而,200米的生死距离却将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

  3位消防员牺牲了,为了救被困井下的32名矿工。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无畏!

  1998212日,红军山发生森林大火,会址消防站二班副班长黄定明与战友们一起,顾不得衣服划破和脸手脚的多处血口,忍受着口干烟熏和阵阵热浪,与火魔来回周旋。他冲锋在前,用树枝、拖把与大火作殊死斗争,迫使一道道火墙坍塌,一个个火魔退去。由于体力耗尽,他倒了下去,手里还紧握着已光秃秃的拖把。黄定明送到医院时,头部脱了一层皮,手指甲破裂,手指连在一起,血和衣服已沾连,烧伤面积达12%,6根手指丧失功能。

  不少百姓自发来到医院看望黄定明。一位小朋友将鲜花送到病床前,悄然离去。后来,黄定明才发现花中有张小卡片,上面写着:“过去,我们有红军叔叔;今天,我们有消防叔叔。有你们的守护,我们不怕!”

  2015614日,遵义市松桃路一楼房发生坍塌,会址消防站消防员林虎蓝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将6楼站在10厘米宽的楼板上,再往前一步就是20多米悬空的女孩救出。

  后来,大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骄傲》的晚会上看到了林虎蓝成功救人的紧张画面。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林虎蓝的亲哥哥曾经也是一名消防员,就是因为战斗受伤而主动退伍,但是家里人又把林虎蓝送进了消防救援队伍。林虎蓝在那一瞬间的挺身而出,就是消防精神不断传承的生动写照。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翻阅会址消防救援站历史档案,消防站累计接警出动160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70余人,挽救人民财产3亿元。2006年南门关化工厂氯气泄漏、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救援、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2020年“6·22”桐梓抗洪救灾等重特大灾害事故现场,会址消防救援人沿着先辈足迹,在新的长征路上用舍生忘死诠释着赤诚为民的英雄本色。

  胸怀为民造福之心在扎根服务中擦亮青春底色

  “红军到,干人笑”。遵义会议期间,留下了红军菩萨治病救人、红军之友拥红军的佳话。红军的故事感染着我们,长征的精神滋养着我们,我们不断增强为民意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一直是会址消防救援站恪守的准则。

  52年来,雨雪冰冻天气下,会址消防站积极开展“铲冰除雪、情暖冰心”等活动;炎热酷暑,积极组织“抗旱救灾长征突击队”,为困难群众送上爱心“红水桶”。会址消防站青年服务队主动挂帮巷口镇长坝组杨学军贫困户,帮助种植辣椒11亩,产生经济效益3万元。平日里他们利用设置在会址主楼旁边的便民服务站,为游客提供饮用水9500余桶,提供指路向导、寻人寻物等服务30万人次。“青年服务队”主动为百姓换灯泡、取钥匙、送药品等“琐事”13000余次。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同老百姓贴的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随时都需要他们挺身而出。

  202110月,疫情再度袭遵,会址消防站组建“青年防疫消杀机动队”,对辖区主干道、重点小区、集中隔离点开展覆盖式消毒消杀,累计完成洗消任务30余次,消杀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让旗帜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2022128日晚,红花岗区凤凰山路口,一名骑电动车的外卖员摔倒在地,正好被消防站巡逻人员遇到,上演了史上最快出警。

  63日,会址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正在会址纪念馆门口开展“端午送粽子送安康”活动,一女子突发癫痫倒地,双手紧握,浑身抽搐。指战员第一时间将女子摆成侧卧的体位,防止异物堵塞呼吸道,并掐住虎口拍打手肘关节处,同时迅速拨打120联系医院。约5分钟后,女子逐渐恢复正常,在将女子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后,指战员们才放心归队。

  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代代会址消防救援站的指战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守和奉献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会址消防站的指战员们,始终沿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在新的长征路上披波斩浪!在新时代奋力谱写优秀答卷!

  那就来看一看会址消防站的答卷吧:

  消防站先后荣记集体三等功4次,1名烈士被追记一等功,6人荣立二等功,70余人荣立三等功,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青年文明号、贵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各级表彰370余次。建党百年之际,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6月,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彰显了党和人民对消防站各项工作的高度肯定。

   

  作者:杨振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会址消防救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