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征文: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档案见证桂林消防的奋斗历程》
档案在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我们如今看到的一切历史之所以能够被考证、被定性,都是因为历朝历代无数的档案工作者为之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档案中的珍贵历史,是时代更迭的最好见证,是桂林消防开拓进取的最佳展现。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在党的引领下,历代消防救援人员奋勇前进,与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和人民群众共同成长,风雨同舟。档案承载初心,跨过世纪,记录着桂林消防的追梦之路。
春木更新,追溯初创。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西省城警察总局设消防队;宣统元年(1909),广西警务公所设省城消防所;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于1949年12月成立消防队。经过100多年的努力,桂林消防在队伍规模、设施器材、灭火救援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进步。解放初期,消防队刚刚建立,器材简陋,一旦发生火灾,以消防队为主,群众义务消防组织为辅,用小型灭火器材及水桶、水枪、脸盆等扑救。70年代后,灭火重点由板棚户转向楼房,由居民户转向工厂、企业、仓库,消防队伍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实行灭火岗位责任制和协同作战,灭火效率显著提高。改革转制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训词精神的指引下,桂林消防始终坚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深入推进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建设发展,切实履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手抚经卷,页页铭心。翻看库房里的档案文献,在看似陈旧而缺乏温度纸张后,蕴藏着的却是鲜活而生动的时代印迹,当我无意中看到队史馆中的历史档案,被一张张照片感动了。这些照片记录着不同年代桂林消防的灭火救援行动、体育对抗赛、技能训练、重大节日庆典等故事,也许这就是档案的魅力所在,它记录的也许仅仅是历史的一瞬间,而这一瞬间足够能让我们去感受当时的震撼,档案通过有力量的故事让我们相信故事的力量。
展卷:入火海救火,生死无畏是担当
1986年8月3日,桂林第八塑料厂双向拉伸聚丙烯车间发生火灾,挤塑机过滤网漏料,流到红外线加热器上起火,“砰”的一声,火花四射,气流卷起生产线上的产品向四处喷发,射向周围的成品、半成品,顿时熊熊大火腾空而起,形成2000多平方米的一片火海。车间霎时被烈火吞没,数公里外也可见熊熊火光,整片厂房都面临着毁灭的危险。接到群众报警后,辖区中队迅速出动消防车赶赴现场。“火势太大了,厂房火光冲天,有蔓延至周边房屋的风险。”消防员回忆火灾现场。当时,中队利用消防车及周边水源,从各个方向出水灭火,防止火势蔓延。考虑到现场易燃物品太多,将火浇灭后复燃的可能性极大,消防员带领厂区的员工们打湿衣物冲入火场,将这些物品搬离火场,为后续灭火救援减少阻力。经过一天的努力,大火被完全扑灭,成功守护了周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卷:进竞技场比拼,完善技能为人民
1990年,桂林市消防大队举报技术比赛暨阅兵式。“立定、向左转、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整理着装、稍息、立正”,在阅兵式中,指挥员口令声如洪钟、清晰准确,参赛队员精神振奋、队容严整、动作整齐、步伐一致,展现了队列训练成果和精神风貌。1995年,广西消防部队开展邕桂柳三市消防体育竞赛。赛场上,三支队伍的运动员们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精神、顽强的斗志,充分挑战自我,创造良好成绩,在长跑、俯卧撑、单杠卷身上、搬运重物折返、4楼绳索攀爬等竞赛科目上你追我赶、奋勇拼搏,体现了争先进位的竞争意识、队伍的过硬作风。赛场周边的保障人员严格落实安全规程、认真检查装备器材、及时实施安全保护,全力做好比赛期间各项保障工作。
展卷:入泥浆刨泥,处处呵护现温情
2017年7月2日,受长时间强降雨影响,广西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广洞村发生洪涝灾害,村庄被淹,有多名群众被困,其中有一名老人被洪水冲垮的房子埋压,急待救援。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经侦查发现村庄内低洼地、路面均被洪水淹没,水位最深处深达2米,多处有人员被困。而此时水位仍在不断上涨,为了尽快转移被困群众,消防救援人员迅速利用橡皮艇分组展开救援。“不急不急,马上带你出去了”,由于老人被倒塌的砖石埋压,情绪有些激动,消防员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开展救援。暴雨还在持续,泥浆不断涌入,老人身体大半已被掩埋,只露出上半身不断挣扎。为防止器材伤害,消防员用徒手刨泥的方法清理泥浆和砖石,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奋战,消防员们齐心协力将被困老人从废墟下救出,移交现场医护人员。
展卷:教学相伴促提升,时刻准备“上战场”
训练场上,消防救援人员刻苦训练,锻造精兵,虽然辛苦,但队员们更加清楚自己肩上扛着的责任,拥有良好的体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保护自身、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只有磨炼提升,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档案馆里无数张照片记录着队员们在场上挥洒汗水的精彩时刻,其中包括了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有个人项目,班组项目……开展四会教学时,队站干部以原地佩戴空气呼吸器、一人两盘水带连接为训练科目,耐心的讲解消防器材装备性能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随后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方式,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讲解。而后,又对一人两盘水带连接进行了现场教学和示范,针对每个队员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确保操作规范。在实操训练时,指挥员向全体消防救援人员下达训练项目,提出训练要求,进一步明确指战员的任务分工,指战员们在班长的带领下按照各自分工展开训练,全力磨炼提高灭火救援专业能力。
力量需要被传递,信念需要被延续。无数档案执笔者手握穿梭千年的笔,用无数个默默耕耘的黑夜,让桂林消防不朽的奋斗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档案承载着消防事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故事,同时也演变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它是多元文化的载体,对于单位和个人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自1903年桂林设置消防机构后,我们的档案也依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见证着桂林消防事业的成长,至今已有120年。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之下,桂林消防无数代档案工作者接力奋斗中,我们的档案事业,经历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的发展壮大,经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前行,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同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执笔有我,蕴就华章。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奉献,奠定了强盛的基石,我们在上一代竭尽全力的托举下茁壮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迈稳成长的台阶。作为传承,我们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赴汤蹈火的足迹。用档案详实记录见证消防队伍的发展,传承好桂林消防铁军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把那些奋斗的痕迹、闪耀的荣光、光辉的岁月都收藏在档案里。
作者:侯旖婕
单位: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丹霞消防救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