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农历三月初八 晴
首页>>专题专栏>>6.9档案日

2023年“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征文:
《清风忽自兰台至》

2023-11-28 10:08来源:

又是一个深夜,虽是夏夜,但窗外淅沥沥下着小雨,倒也不让人感到闷热。我循例熟练地将一份消防监督检查档案放到打孔器下,尔后裁剪好符合规格长度的细绳,穿过孔洞后仔细地打好结,一份完整的消防监督检查档案便诞生了。我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转身将档案放到档案柜内。看着一份份整齐划一的消防监督检查档案,成就感油然而生。

夜幕深沉,伴着风吹叶动的雨声,睡意袭来。不同于以往,也许是整理档案的记忆在脑海里萦绕,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我的思绪正在抽离我的身体,去往一个个未知的地方。

一股清风。

我在其中行走。

我是清风本身。

我透过清风的眼睛,看见熊熊燃烧的火堆旁,妇女们手里或抓取绳子将其打成一段段绳结,或用石头与锋利的工具在一块块石板上刻上一道道痕迹,这是我国文明的最初,亦是档案这个概念出现之前的雏形,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没有成熟的语言关系,最初的“档案”便是呈现在这一段段绳结、一道道刻痕之上,让我们得以回溯过去,与现在联结。

一股清风。

我在其中行走。

我是清风本身。

我透过清风的双眼,看到深夜依旧伏案工作的司马迁,那时的照明收到限制,偌大的建筑内建有藏书的石室,那是兰台,是汉朝的中央档案典籍库,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对于从事档案和史志工作的工作者们来说,司马迁是绕不开的话题。他对史籍档案的钻研为他后来流传万世的《史记》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回想起周总理在与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等档案干部谈话时说:“你们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像司马迁那样利用档案研究历史编修历史为国家的档案和历史研究做贡献。我不禁感慨,档案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的至关重要。

一股清风。

我在其中行走。

我是清风本身。

我透过清风的双眼,看见身着唐衣的官员手捧一卷卷档书来回走动,取出和归还需进行专门登记。这是唐朝的甲库,是唐王朝选官活动中产生的专门档案保管机构,因保管全国官员的甲历而得名。这里保管着官员的人事档案,种类众多,内容丰富,它是前人经验和当时社会实际的结合体,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档案专门保管机构,它的出现成为了我国档案管理历史上的里程碑,代表着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成熟。

一股清风。

我在其中行走。

我是清风本身。

我透过清风的双眼,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架阁显现眼前通过这些存放文书的架阁,“架阁”为贮存档案的木架,数格多层,便于分门别类存放和检寻。我知道这是宋时期的架阁库,它与现代档案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前朝不同的是,架阁库对于档案文书的保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保存文书档案的机构,架阁库不仅是档案保管装具的变革,同时还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我国的档案库专职机构便是始设于宋代。、元、、清各朝均沿袭宋制,在架阁库这个基础模型上又分别衍生出了“皇史宬”等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档案管理机构。

一股清风。

我在其中行走。

我是清风本身。

我透过清风的双眼,我看见一个个守卫森严的档案库立在明清皇宫之中,这时的档案库被称为“皇史宬”。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王朝,也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明清王朝非常重视文件的作用,以公文作为联系国家机器各部分的纽带和推行封建政令的工具。因此,明清两代都规定有严格的文书、档案制度。但由于清代后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流失海外,甚至早已不知踪影,其中就有不少档案资料,这对我国的档案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光明。

我在向光明走去。

我在向“未来”走去。

清脆的鸟啼唤醒了我的“历史漫游”,我仿佛从几千年前的结绳刻契一直走到现代的档案文书,走过了我国几千年的档案发展历程。我继续将做好的档案文书分门别类放进档案储存柜里,看着眼前一排排充满现代气息的储存柜,不禁感慨,从最初的一根绳子、一块石头,到初成规模的汉代兰台石室,从开始注重档案内容整理的唐代甲阁,到现代档案管理雏形的宋代架阁库和明清皇史宬,最后是现代档案储存柜,这段发展之路走了几千年。

我在梦中从“黑暗”走向“光明”,我国的档案发展历程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甲骨金石,还是简牍缣帛,亦或是我们现代的纸质档案,都载刻着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都展现着我国文化发展的蓬勃生机,它们可以历经时间和风雨的考验,向我们证明档案的永恒,也提醒着我们这些档案工作者要明确自身这一重要职责,为我国的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方华韬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消防救援支队遂溪大队消防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