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征文:
《我与地震档案的十七年》
我是一名从事地震档案工作的地震人。2007年5月,我转岗到档案室工作,一晃快17个年头了,金色的年华赋予最美的事业,我由档案工作“门外汉”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档案姐姐”。这期间,地震档案工作也和防震减灾事业一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代久远的档案“货架”全部换成了现代化的密集档案柜,各类档案资料整齐规范陈列其中,数字化档案成果静静地躺在防磁柜里,“小小的身躯”以其庞大的存储能力完整的记录着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历程。
初入档案室,接受精神洗礼、努力提升技能
在没有从事此项工作前,感觉这项工作充满了神秘感,遥不可及。直到有一天当我真正站在它的面前,亲手触摸着一张张盖着红印的档案,一排排排列有序的陈列盒时,心中莫名对这份工作肃然起敬,因为那里有我们地震事业起步的艰难,还有奋起直追的点点滴滴,更有破茧成蝶的历史变迁!
那是在2007年5月的一天,我迈步进了档案室库房的大门,迎接我的是和蔼可亲确、不失严谨的贺大姐,她手里正拿着一叠文件,和颜悦色的对我说:“欢迎你来我们这里工作!这里可是地震局的宝藏室,最早的档案从1967年开始,那会还叫地震队,一直累积到现在,可是有不少的宝贵的地震资料。做这项工作可马虎不得啊!需要耐心、细心、更要耐得住寂寞。”
当时,我无比惊叹,短短的几句话却有沉甸甸分量,她一定很爱惜这每一件“孤品”,而我也即将接替她继续这项光荣的使命。我深吸了一口气说:“我一定会认真干好这项工作,爱惜每一件档案,不会让您失望的!”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这位大姐姐悉心教授,大到从整个分类讲起,还有库存档案的情况,小到每一份文件怎么归档、怎么编页、怎么装订。我用心的听着,拿笔不停的记着:地震档案分为五大类,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音像档案……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薄的文件装订要用缝纫机,我怎么都缝不直,针头都被我操作不当打断好几个。天啊!我当时都快急疯了,腿都在发抖,贺大姐告诉我别着急,一定按照她教我的步骤进行,刚开始慢点没有关系。慢慢的我掌握了一些规律,缝纫机也慢慢的听了我的话,终于有一天,我拿着缝着笔直的练习纸告诉贺大姐,我终于做好了,心里无比的开心!大姐姐却告诉我“薄的文件你掌握了,还有厚的文件也要学习装订”。当时我就“晕”了,没有想到一份档案要经过这么多繁琐的工艺,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那段时间装订坏了,我们就用锥子按要求先打好眼,因为文件厚要把它们分成两份,分别打眼,自己想图省事,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打眼,锥子一下扎到手指头上,鲜红的血扎着生疼,眼泪差点流出来。贺大姐看着我,语重心长的说:“小刘,做什么事情要是有这样的心态是做不好的,尤其是这些珍贵的档案,做不好我们就没法弥补,有些事不能图省事,每一份文件都不能有任何损毁,你一定要记住。”
通过这件事,我好好的进行了反思,是自己太急于求成了,告诫自己: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损害啊,一定要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份文件,做事情一定要严谨!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学习,我很快就掌握了每个步骤,也有了点经验。看着贺大姐舒展的眉头,我知道自己在跟随她的脚步,一点点的在进步。
成为主力军,对标一流、攻坚克难
转眼2007年底,根据局工作要求对“山西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产生的文件材料进行档案验收,时间节点是2008年1月。此项目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5837.07万元,共包括6个分项15个单位的工程,由中国地震局统一部署、我局具体实施。
第一次面对如此庞大的项目,我既紧张、又期待,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在部门领导和档案前辈有条不紊指挥下,我们3名专职档案员、6名兼职档案员很快步入角色。我被分配到审核环节工作,对分类、组卷、整理环节进行细致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埋头苦干。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专注,房间里是纸张翻阅的声音还有起钉器、装订机发出的声响。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不停的整理着,一天下来洗手就要十多回,大家开玩笑的说这以前翻页还要手戳着,现在手粗糙的翻页都翻快了。闲谈间,谈到最多的是工作中一些疏漏的解决办法和整理经验。
大家交替着、补充着各项工作的进行,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散落的文件一点点很快被整理的井然有序,6个分项15个单位工程产生的档案407卷全部按照要求整理完毕,一排排档案盒整齐的摆放着。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大家欣然欢喜,往日的疲倦也一扫而空。我还记得那是2008年1月24日,此项目档案顺利通过中国地震局验收,大家特别的高兴。这就是地震档案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服输的精神体现!
十七年坚守,迎来地震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地震档案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度,修订完善、新增各项制度10余项,地震档案工作更加规范;接收各类档案2万余件,完成各类项目档案近5000余项,编辑各类档案汇编60余册,完整记录着新时代山西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历程;为有关单位和我局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近4万余件(次)。
为适应档案信息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开发好档案,大家集思广益,一致认为:我局档案室现有存量文书档案自1967年始,其中1967年至1990年的大部分档案为我局建局以来的第一手资料,无比珍贵。但大多发黄、变脆,急需开展数字化工作,以便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局领导及有关部门将“山西省地震局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项目列为局重点工作项目,总投资40.1万元,我有幸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
此项目于2019年7月开始实施,项目内容包括对2001至2015年及2018年现行文书档案、1967-2000年历史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服务。接到任务后我们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每一个步骤反复推敲,并不断地进行研究、调研。项目期间全面跟踪项目的各个流程进展,从设备进场、档案出入库、抽查质检等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完成整理归档文件3018卷,41763件,369294页,著录44781条,扫描369294画幅。2021年9月,验收专家组审核抽查未发现漏扫件、短缺件、图文和目录不对应等问题,同意通过项目验收。那一刻,我们每一位档案员都无比的欣慰,我更是欣然自喜,劳动成果让我更加感慨:自己从一无所知到负责完成重大工作任务,期间的辛苦操劳、酸甜苦辣、冷暖自知,蜕变后的重生更有了生机,更充满了自信!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收拾行囊,继续前行,加油!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我局文书档案已全部实现了可供利用的数字化共享资源,通过两年的试运行,大家对文书档案的查阅有了飞跃性的改变,大家在各自的办公室就可以原文查询所需的档案,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升级为网络版,实现了网络归档。在各项考核、评选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17年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档案局授予山西省地震局综合档案室“山西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一名专职档案员获得先进工作者;2022年我被有幸评为“全省档案工匠型人才”;在全省档案工作考核我局多次获得优秀。
回首自己17年档案工作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生命中什么才是有最意义的事?最美的年华赋予最美的事业!那里有档案前辈工作者对自己悉心教导、也有同行之间对地震档案事业努力拼搏的身影、更有一份对地震档案事业无比热爱的使命和责任,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努力奋斗!愿我们的地震档案工作蒸蒸日上,再创佳绩!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一份力!
姓 名:刘敏娟
单 位:山西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