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征文:
《一幅珍贵墨宝的故事》
在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档案室的保险柜里,存有一幅珍贵的墨宝,题写着“福建省消防指挥中心”9个楷体大字,雄浑苍劲,一气呵成,落款的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同志。
一位开国上将为什么会给消防队伍题词?这幅墨宝又为什么存在消防总队的档案室里?说起来,我和这幅墨宝还有过一段特殊的缘分。
福建省龙岩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在彼时那个交通不便、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龙岩对我这个生长在闽南小山村的人来说,还是显得有些陌生。2000年,我从“乡愁故里”永春翻山越岭、拔山涉水来到闽西红土地,成了一名稚嫩的消防兵。初来乍到,懵懵懂懂的我甚至还“回味”在崎岖蜿蜒的山路,带来阵阵头晕目眩之中。忽然,眼前映入“龙岩消防”四个大字,落款就是杨成武将军。怀揣向往与憧憬,迈步笃定且铿锵。从此以后,我的心便深植于这片红色沃土。
几年后,龙岩消防支队新的办公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大门口外横批镌刻着“龙岩消防指挥中心”八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落款也是杨成武将军。老将军1914年10月出生在龙岩长汀,1929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曾指挥部队南征北战、饮马太行,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等荣誉。时隔多年,老将军先后为龙岩消防题字题词,饱含着老将军对家乡土地的无限热爱和眷恋,对家乡建设的无私关怀与支持,也饱含着对家乡人民幸福安康的无比关心与期盼。
2010年11月,我调入总队机关工作,并长期在办公室岗位,是我与档案工作真正结缘。有机会接触到总队的档案资料,不仅让我了解福建消防的“前生”“今世”,更让我对消防救援工作的“未来”和规律性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翻阅档案的过程中,就偶然发现了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件。信封上写着“福建省消防总队首长(收)”,落款是“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杨成武同志处”。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小心翼翼地打开查看,原来就是杨成武同志的墨宝。因为有龙岩工作的经历,看到这幅字,顿生敬意。
为了了解这幅墨宝的来历,我继续查找档案资料并询问退休的老同志。原来,早在1993年,总队政治部曾派员赴京为一位牺牲的消防战士申报革命烈士,并顺路拜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开国上将杨成武。身经百战的杨成武将军知道此事后有感而发:“近年来牺牲在火场上的消防战士的事迹很感人,我从家乡的报纸上看到不少。如果将他们的事迹写成书,宣传效果一定会更好。”语毕,将军挥笔题下“烈火英魂”4个大字。后来,在杨成武将军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福建省建成全国首座消防烈士纪念碑,并于2009年7月30日在福建圣泉陵园隆重揭碑。建成的纪念碑主碑高11.9米,代表着119的消防数字,碑长6.6米,宽3米,纪念碑由花岗岩打造而成,象征着消防官兵坚强刚毅的意志和品质。该陵园右侧刻着一块石雕,上面正是镌刻着杨成武将军题写的“烈火英魂”4个大字。这苍劲浑厚、力透纸背的大字一直镌刻在一代代福建消防人的脑海里。杨成武将军离休后,十分关心福建家乡建设,非常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并不辞辛劳赠送墨宝。
2023年5月,福建省消防指挥中心大楼经重新装修后入驻乔迁。在我的积极建议下,这幅尘封多年的珍贵墨宝终于走出档案室,现分别镌刻和悬挂在总队指挥中心大厅的内外两侧墙壁上。该墨宝历经公安、武警、消防救援几度变革和岁月洗礼,如今依然光彩夺目。每每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和指战员们驻足观看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激励着一代代的消防救援人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老将军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写这篇征文,我特意仔细拜读杨成武将军的一部长篇革命斗争回忆录《新的使命》,里面详细记载了他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天津军事会议,特别是抗美作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他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我不禁为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所感染,让我想起最近一些高校毕业典礼上,校长和院士们的精彩发言,打动了千万网友的心。比如,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生2023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周琪在致辞中谈到不久前逝世的黄令仪老师的事迹时,忍不住流下眼泪。他说:“黄令仪老师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每次想到这句话,我泪流满面。”这一刹那的真情流露,彰显老一辈科学家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怎能不令人感动?
离休后的杨成武将军,并没有清闲下来,而是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回忆自己一生,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亲身经历,力图用文字的形式还原当时的中国社会面貌,启示后人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过硬本领,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家乡建设。老将军不辞辛劳,为我省消防题了多幅墨宝。这些“墨宝”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是代表一种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民族、社会和家乡消防事业的殷切期望。老将军给消防总队留下的墨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久弥新、传承不息,在大浪淘沙中被历史铭记,受到福建消防救援人员的认同和追随,积淀为世世代代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那便无疑是优秀的文化。文化的使命在化人,在于让我们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当我们在谈一个人的素质时,不要简单聚焦于读了多少书,讲了多少道理,写了多少论文。最基本的我们要问:是否懂得尊重和体谅别人?是否具有一颗怜悯之心?是否愿意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是否在和他人打交道时让人心情愉悦?是否听得进批评和告诫?只有具备这些最基本的素养,知识才真正具有了文化价值。
由此,唯有将“小我”与“大我”有机结合起来,遵纪守法,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能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如果志向大点,应该将自己的人生与国运的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为一体,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一个有大格局的中国人。
10多年来,我先后给《中国消防救援年鉴》《福建年鉴》《福建军事年鉴》等年鉴社供稿,参加相关撰稿人业务培训班,连续六年被抽调编校中国消防救援年鉴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我经常利用工作之便,查阅、翻看福建消防档案。参与收集、整理、编撰《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关心重视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纪实》资料,亲历见证、亲耳聆听、亲身感悟一个个“人民领袖与福建消防的感人故事”。期间有过调阅资料的辛苦,也有过“爬坡过坎”的艰辛,更有过后“文字被编印成册”的欣慰与喜悦,从而更加坚定自己对历史、对档案的无比敬重,和对消防救援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
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者,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也记录下中华文明的辉煌瞬间。从古代的竹简帛书和青石碑刻,到现代的电子档案和数字化存储,档案不仅是承载着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结晶,也见证了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长期的艰难困苦中不断崛起、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个时代仍然许多“雪山”“草地”等待我们翻越,新时代的消防人,定能秉持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舍我其谁的紧迫感,勇担重任、履职尽责,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姓名:郭成传
单位: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