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农历三月初八 晴
首页>>专题专栏>>6.9档案日

2023年“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征文:
《一块石碑记述百年消防往事》

2023-11-28 11:05来源:

在武汉市硚口区长堤街与自新巷交汇处,矗立着一栋三层楼房,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其全称应为“汉口公益联合会义勇消防总队部”。这里曾是民国时期汉口民间消防组织的总机关,统筹管理全汉口的民间消防力量。由于旧城改造需要,2016年对旧址进行了整体保护性平移,作为武汉市第一座整体平移建筑,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中央媒体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旧址楼房为百年老建筑,曾经多次改造,结构破损严重,为四级危房,除了专业建筑人员,少有人问津,至于其来历,多是口口相传,文字记录并不多,对于研究武汉城市消防史不得不说是件憾事。幸运的是,为保护文化街区、打造城区绿轴,今年启动了旧址修缮工程,其间发现了不少惊喜,如工商部注册汉阳裕记机制青瓦、农商部注册汉阳和兴红瓦、沙湖青砖等,表明该楼大致在民国初期建成;建筑南北墙体使用的砖材不同,南面多用青砖,北面使用红砖,表明旧址实为两栋建筑,且南面建成时间早。

随后,更大的惊喜悄然而至。在对一楼北面墙体进行清理加固的过程中,墙砖掉落,一块黑色石碑露出一角,继续清理发现,竟然是一块完整的汉白玉石碑,被隐藏在墙体内不知几度春秋,斑驳的外表告诉世人其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石碑正文字体较小且风化严重,考证不易,而左右两侧字体较大,清晰可辨。右侧文题为“汉口市保安联合会义务消防员救火捐躯义士享堂碑记”,左侧落款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岁春三月十九日公立”,据此揭开了这座百年建筑的神秘面纱。

根据碑文所记,立碑时间为1933年3月19日,显然晚于旧址建成时间。经过反复核对和考证,整篇碑记正文内容835个汉字,记述了该建筑的建设意义、资金来源、有功人士和建成经过。碑文以“古者立祀,凡以崇德报功也”开篇,为全篇立意。随后以反问句“仅十余年而即忘之,不为之立祀致享,殊非人情,抑岂天理?”强调不能因为时光流逝而忘记那些深入险境救火牺牲的消防义士。紧接着阐释了纪念救火捐躯义务消防员的原因,“盖汉口人烟稠密,稍一不慎,致兆焚如,各保安会消防义务员闻警驰至,奋勇灌救,而风助火威,华屋瞬息焦土,高墙秃立,坍塌成排。各义士竟以身殉,断脰折颈,粉身碎骨,抑何惨已。”义务消防员为了救火奋不顾身,哪怕牺牲生命,这种舍身取义的精神是多么令人崇敬啊。“当时大总统黎公闻之,僩马题额褒荣。”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救火捐躯的汉口消防三义士题写匾额“马冠周、马焕奎、杨德山三义士:以死勤事”进行褒奖。“四方人士,白马素车,躬临会葬者不可以数计,挽言诔词,极一时之盛。”可见,当时人们对消防义士是非常敬仰的。于是,各团联合会开会决议,“就会所余址建筑享堂一楹,享祭诸义士,凡救火捐躯及尽瘁社会有功于人者得共享。”由此可知,北面建筑为义士享堂,南面建筑为各团联合会会所。碑文还简述了义士享堂的建造经过,“辛酉春,迺鸠工庀材,土木以兴,至仲秋始庆落成”,即1921年9月建成。最后,碑文感慨,“今乃于蝇营蚁附之区,而遇此烈焰冲天、蹈之若饴如诸义士者,焉可以不永其祀,而使之食血百世乎。爰立堂以享之、纪碑以永之,为后死者所不宜辞。”在表达对消防义士无限敬意的同时,警醒后人要不忘义士遗志,继承消防事业。

碑记全文立论明确、观点鲜明、论述严谨,时代感强,对于后世了解百年前的城市消防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碑记只是大量信息的浓缩,要真正理解碑文内容,必须纵观整个汉口城市消防史,对大量史料进行系统爬梳、深入探究和全面考证。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这是百年前“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汉口繁盛景象的生动写照。然而,繁盛的背后是商民集聚、货栈堆积、棚户栉比,稍有不慎,致兆焚如。频发的火灾令商民不堪其扰,轻则火势燎原、倾家荡产,重则火烧连营、酿成巨灾,汉口火灾损失曾一度居全国之首。清末民初,时局不靖,官府无力筹办消防,为求自保,民间自发办理消防的意愿愈发强烈。汉口绅商仿上海救火会章程,发起成立保安会、公益会、消防会等民间消防组织,由各商铺店东、店员充任义务消防员,没有薪饷,全凭自愿,各地段街邻捐款购置消防器材,租用办公场所,甚至集资建造专属办公楼。此后,一支支民间消防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保护商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各地段消防力量不相统属,参差不齐,本地段火灾或难以扑灭,他地段火灾或出工不出力,各地段囿于自身利益,火场混乱不堪,一遇大火,难以收拾。为此,各会负责人开会决议,组成统一的联合体——汉口各团联合会,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辛亥革命爆发前,1911年4月8日,召开成立大会,当时分会组织已达28个。随着分会数量增多,各团联合会势力不断扩大,地位仅次于汉口总商会,且因成员多为普通商民,具有更广泛的民众基础,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传播进步思想、“胚胎革命”的民间组织。

在辛亥首义期间,各团联合会发动分会成员资助新军、运送弹药,甚至领受新军枪支,荷枪实弹抵御清军、维护治安,受到新军重视和信任。辛亥兵燹后,各团联合会遭受重创,但很快恢复元气,于1912年6月进行改组,由干事制改为会长制。此后又几度易名,1926年更名“汉口保安联合会”,1933年更名“汉口保安公益会”,1937年会内设“义勇消防总队部”,1946年更名“汉口公益联合会”,直至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1月被解散,309名脱产人员被接管吸收,扩充了公安消防队伍。

自各团联合会成立至公益联合会解散,40余年间为救火捐躯义务消防员达27人之多,汉阳归元寺内敬立着“汉口义勇消防义士纪念碑”,铭刻了27位义士芳名。

从民间消防到义勇消防,从公安消防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不论时代变迁,抑或体制更迭,“守护城市安全,护卫百姓安宁”,始终是城市消防力量不变的主题。作为新时代的“守夜人”,我们不仅要缅怀曾经为守护武汉这座英雄城市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消防义士,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苦练本领、提质强能,为确保社会平安稳定为护卫城市建设发展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

 

        作    者:陆时正

        单    位: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