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记忆之桥
在昆明清冷的夏日细雨中,我走进云南省档案馆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的长河。“6·9”国际档案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让每一份档案都更添一份庄重与意义——它们不仅是人类记忆的璀璨明珠,更是档案人向世界诉说历史的独特语言。
当我驻足在西南联合大学学生花名册前,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轻的学子们怀揣着知识报国的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西南联大。泛黄的纸张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他们的姓名、年龄和来自院校等信息。时光荏苒,这些学子或许早已离去,但他们的名字却在档案中得以永存。想象着那些学子的后代,怀着对祖辈的敬仰与思念,来到这里,在尘封的档案中寻找着先辈的足迹。当他们的目光与花名册上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相遇时,内心该是怎样的波澜壮阔。档案,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祖辈与后代,让家族的记忆得以延续,让历史的血脉在时光的长河中奔腾不息,也让我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更深刻地理解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使命。
而那封来自昆明军官陈绍武的诀别信,更是如同一把重锤,狠狠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武汉会战的硝烟中,他深知此去生死未卜,毅然在照片背后给妻子娟妹写下饱含深情与决绝的信:“倭寇来犯民族危亡,今出滇吾抱必死之决心,希汝另嫁幸勿自误”。作为一名湖北人,看到这封信的瞬间,我与云南的距离在情感上被无限拉近。武汉会战,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壮烈篇章。陈绍武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奔赴千里之外的战场,用生命诠释着家国情怀。这封未能寄出的信,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是民族精神的见证。它让我看到,在危难时刻,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伟大精神;也让我感受到,云南与湖北,乃至整个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在国际档案日,这样的珍贵档案更显价值,它们是历史的无声证言,提醒着我们铭记先辈的牺牲与奉献。
漫步在云南省档案馆,我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震撼。一代又一代的档案人,怀着执着的信念,守护着这些珍贵的记忆。在“6·9”国际档案日的意义中,他们的坚守更显光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将历史的碎片精心整理、妥善保存,让每一份档案都成为讲述过去的生动教材。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在飞速变化,而档案人却如同历史的守护者,在岁月的长河中,为我们留住了那些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他们的坚守与奉献,让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先辈们的精神力量,也让国际档案日所倡导的档案文化传播与社会记忆传承得以实现。
走出档案馆,清润的小雨依旧。但此刻的我,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珍贵的档案,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激励我们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应急档案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云南省档案人为榜样,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守护好每一份档案,让我省应急事业的初创、发展与成熟的记忆得以永远传承,让历史的光辉永远闪耀,也为国际档案日所承载的文化使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杨柳青
单位:湖北省应急管理厅